close
不 為 與 不 能

「不為」是不肯去做、不願去做,如為長者折枝,乃舉手之勞,而吝於為之,這是「不為」;「不能」是事實上做不到,如挾泰山以超北海,即使在今日科學進步的時代,也是做不到的,這是「不能」。

進一步來說:「不為」者大抵是主觀意願上的事,本有此能力,能為而不為。如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天賦中有這些善性而不能去實踐;又如進德修業,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孜孜矻矻去做,那怕沒有成功的一天呢?卻妄自菲薄,自甘墮落。像這樣能為而不為的,必然受人唾棄、恥笑。「不能」者大抵是受客觀形勢所限,形格勢標,即使勉力為之,恐怕也要舉鼎絕臏。貽人夸父逐日之譏。

一般人常分不清「不為與不能」之別,明明是自己能力做得到的事,卻以「不能」為飾詞。不肯孝順父母,卻說自己經濟能力不夠;不肯用功,卻說自己程度不好;不肯改革,卻說我無能為力。正因為許多人有這種消極的想法,才會有「無力感」一詞。究其實,大部份所謂的無力感,並不是沒有能力,是不肯去做啊。當今社會有許多病態不能解決,實在就是一般國民或主其事者,弄不清不為不能的分別,誤以「不為」為「不能」所產生。髒亂不能去除嗎?人人不隨地製造垃圾,何髒亂之有?交通混亂不能改善嗎?人人守法,何混亂之有?主其事者,若能以智慧來規劃,以魄力來執行,焉知不能成功?事實上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想想看:很多人都抱怨自己天賦不高,不是讀書的料;然而鄭登貴先生卻以五次參加大專聯考、三次考研究所,奮鬥了十多年終於得了博士學位,又首創豬、羊體外受精技術而為國際知名的學者。許多人也認為中國人民族性,不守公共秩序,如一盤散沙;然而同樣是中國人建立的國家,新加坡卻以市容整潔、交通秩序井然而聞名。這些原因沒有別的,為與不為而已。

「不能」者大抵受客觀環境所限制,似乎可以存而不論。不過從文明的演進看來,許多從前認為不可能的事,今天都實現了,如登陸月球。因此對於「不能」的認定在心態上絕不可以過於畏縮保守,以至於畫地自限。哥倫布的發現新大陸,在當時被認為不可能的事,然而他卻做到了,便是最好的例證。總而言之,「不能」與「不為」的分辨,實關係一個人做事的態度及成就,亦關係社會國家改革動力的強弱。今天我們個人或國家要成功,就要對於能為及當為的,積極去做,永不放棄。如果經常存有「這怎麼可能」的畏縮心態,因而猶豫、遲疑,那麼恐怕永遠沒有成功的一天!

(作法提示:本題典出孟子,故首段根據出處,先為題目下一界說;二段再進一步探究其義;三段說明一般人混淆二者之病;四段舉出例證;末段補充說明作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ppy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