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一件事物背後都有一個故事。一幅畫如何的掛到牆上。一個傷疤如何的留在你臉上。有時這些故事很單純,有時它們很艱難,而且令人心碎。但是在你所有的故事背後,永遠潛藏著你母親的故事,因為你的故事從她那裡開始。」

這不僅是一個「鬼故事」,也是永恆的母愛力量喚起勇氣的奇蹟,更讓我們重新看待自己與家人的關係。

中年男子查理在遇到事業低潮之後,人生從此一蹶不振。當他得知最疼愛的獨生女連婚禮都不要他參加,他崩潰了,決定自殺。然而他沒死成,卻在一個靈異的情境中,與過世的母親重逢,兩人度過了看似平凡的一天,這一天卻撫平了他內心傷痕、釋放多年來的罪惡感與憤怒,並且原諒了自己。

主角以回憶與現實穿插的方式,描述從小到大與母親相處的點滴,以及自己那不堪回首的人生。當他細數著「母親站出來支持我的時候」與「我沒有站出來支持母親的時候」才驚覺,母親為家庭作了多少犧牲,而身為兒子的他卻又如何將此視為理所當然,甚至無情地對待她。父親在他童年時期離家出走的謎團,在他心裡形成難以癒合的傷口。雖然查理擁有母親所有的愛,但由於得不到父愛,為了取悅,於是更加聽從父親對他已放棄的棒球生涯的「安排」,卻錯失了跟母親說再見的機會。這傷痛使他無法原諒自己,進而影響與妻女的關係。

回想一下,在成長過程中,家庭帶給你的回憶是什麼?是和樂融融,還是無止盡的爭吵與混亂?你會因為某種原因而拒絕父母的付出,甚至不屑一顧?或者親人曾經傷害過你的心靈,讓你對於「家庭」這個無形的概念,蒙上一層陰影?

也許,家庭不如我們想像中完美,因為它有可能讓你帶著傷痕長大,走過顛簸的人生,讓你心中充滿遺憾或恨意,拒絕再次融入,將自己封閉起來。然而,你可以選擇去理解父母和家人,傾聽他們的聲音,選擇原諒。

生命如此珍貴,如同本書作者在《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中說的:「我們來到人間,是為了與別人相遇。」與家人或者其他人的關係也是如此。當你感到人生破碎,一切無法挽回,痛恨自己也埋怨別人,這本書會給你莫大的勇氣去面對內心塵封已久的傷痛,面對曾經犯下的錯誤,並接納人生的缺憾,讓別人走入你的生命,然後重生,去愛與被愛。








作者介紹



米奇艾爾邦 (Mitch Albom)
著有《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和《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暢銷全球逾一千萬冊。另也撰寫電影劇本與舞台劇本。在多個慈善機構裡擔任董事,並創立了三個慈善組織。現與妻子住在美國密西根州(Michigan)


作者相關著作:《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appyray 的頭像
    happyray

    happyray的部落格

    happy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