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史恩康納萊所主演的《心靈訪客》,不僅僅是一部勵志電影,很多國文老師都拿來輔助寫作教學。

主要情節是講一個領獎學金的體育系學生,結識了得過普立茲獎卻銷聲匿跡四十年的大作家,這位傳聞中危險而神祕的大作家,卻幫助年輕人挖掘他在寫作上的天分,並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引導他展現長才,藉此發展出一段深厚的情誼。

片中有不少對話發人深省,網路上已有熱烈的討論:「寫作的第一件事情,不是想,而是寫」、「寫自己想寫的,再用思考去修改」、「很多作家清楚寫作規則,但是不會寫作」、「受過挫折的老師,不是很實際,就是很危險」、「問問題,要問在正確的地方」等等。

比較少被提及而讓我印象深刻的有兩點:一是天才也需要學習。

劇中不論黑人男孩或白人作家,都是細膩敏感,容易受傷的人,都算是天才吧,一個充滿了上進心求知欲,一個與世隔絕失去了夢想,兩人都在寫作上坐擁龐大的資源(包括特殊的天分和熱愛),但唯有透過互相幫忙,試著把自己的心門打開,學會關懷與付出,才能超越怨天尤人的關卡,找到人生的新方向。

另一個引起我注意的地方是在結尾前,老作家朗讀年輕人的文章,那篇文章雖然平鋪直敘簡簡單單,但因為真情流露,一樣感動了在場聆聽的人。

特別是文章中充滿了積極正向的字眼,這讓我想到,好文章不必充斥著矯揉造作、風花雪月的語詞,也毋須刻意營造無病呻吟的氛圍,而應該是在讀者遭遇挫折或打擊時,給予他們重新出發的勇氣,以及永不絕望的信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ppy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