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Q.何謂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其目的和成效為何?實施步驟為何?請說明實施成本效益分析時,可能遭遇的實際困難。


 


成本效益分析興起於30年代美國洪水控制法中對於水資源計畫之評估,最早運用此方法之陸軍工兵團就以此方法分析開鑿水道、水庫或港口之投資計畫。


(一)成本效益分析之目的與成效


      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種協助決策者對於若干成本利益為基礎之替選方案中做選擇之系統性分析。他們強調在一定條件下尋求最低的「投入」或最高的「產出」。亦即就政府事務而言,成本效益分析就是將私人企業之投資理論應用於政府事務之處理,按照投資報酬率之高低,將替選方案排定優先順裕,然後選擇價值最大之方案。


(二)成本效益分析之實施步驟


1.  認定擬分析之計畫。


2.  計畫對於社會之正負面、正面或現在之影響加以確認。


3.  將影響之價值與以貨幣化,其中正面影響是為利益,負面影響視為成本。


4.  計算淨利益,亦即將總體利益減去總體成本。


5.  根據某些基本法則,選擇最佳方案。


6.  成本利益分析中,最關鍵的莫過於基本法則之建立,亦即利益成本標準之問題。利益成本標準有兩種:一為淨利益最大標準,意指「任何一種抉擇情境,選擇產生最大淨利益之方案」二為益本比,意指「利益或成本之比例愈高,方案愈有效率」


(三)主要限制


1.  無形成本與利益問題:任何政策行動必然產稱無形成本與無形利益,前者如因為政策施行所導致的危機感、窘迫感、空氣污染等成本;後者如教育政策之推行增強國民對國家之任統感與社區參與感。這些成本與利益無法量化,成本利益分析之考量似乎太過狹隘。有學者指稱成本效益分析之最大困難點在於無法價值化與哲獻化之技術困難。


2.  立足點問題:政策制定者計算成本與利益之時,通常僅站在利己的立足點,計算施行於標的團體之成本,以及來自該團體之利益。事實上,許多政策之影響是全面性的,立足點之偏誤容易錯估政策之利益與成本。


3.  分配權數問題:每個人對於政策之感受並不相同,有些團體得到政策之利益,其他團體可能得到該政策之成本。此外,各個團體對於利益或成本之感受強度亦不相同。因此,在計算成本與利益時,應注意政策之分配權數,是否某些弱勢團體應該賦予更多權數。


4.  實際利益與處罰利益問題:成本效益分析之目標是測量政策產生之淨利益,但政策之實施可能引起其他活動之改變,此改變使他們失去原有利益,當我們計算利益時,應將此種必須受到處罰之利益加以扣除。例如興建鐵路計畫固然造就沿線商業之繁榮,卻也使離鐵路較遠地區之商業活動消逝,這種處罰利益不得不列入考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ppy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